公司新闻
NEWS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始建于1921年,与党同龄,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都作出了贡献。近年来,戚电公司深挖企业丰富的红色资源,探索“红色文化+工业旅游”,延伸出多种叠加发展模式,使戚电这家百年老字号焕发出新生机。
“戚电公司是常州经开区工业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现在提到常州经开区的工业旅游,肯定少不了我们戚电公司。”戚电公司党建工作部副主任陈一峰这几年一直负责公司的工业旅游,在他心目中,2021年是公司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要时间节点。
2021年,常州经开区大运河红色工业旅游线成功入选省“运河百景”。该路线包括了戚电公司、大明厂、戚机公司、运河公园、宋剑湖党建生态圈,整条线路串联起常州经开区的工业、文化、旅游资源,开启了运河红色文旅实景课堂。
陈一峰介绍,为更好地传承弘扬戚电百年红色基因,在相关部门和华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戚电公司建设了红色教育基地,随后提出了工业旅游的口号。
“红色基地的主展馆采用雕塑、油画、图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带领参观者体验戚电人百年求索的红色之旅。辅馆展示了解放前戚电名人先贤的事迹和一些历史老物件。两座展馆都是以公司上世纪20年代厂区建筑原型为设计元素,具有民国建筑风格。”陈一峰告诉记者,3年多来,戚电公司用红色文化加工业旅游跑出了文旅融合加速度,至今已经接待了约万名游客。
在戚电公司的主展馆内保存着一张1925年3月16日的《新武进》旧报纸,中间一张名为“震华制造电机总厂”的照片特别醒目,旁边还附有震华厂设备及组机概况的介绍。
上世纪初,中国电气机械制造工业被列强垄断,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及电气等民生事业的发展。1921年,杨廷栋、施肇曾等一批有志之士不畏时局艰难,几经周折最终选定上海与南京之间的戚墅堰镇,创办了一家名为“震华”的电厂,以实现“经世济民”、振兴中华的初心理想。震华电厂就是戚电公司的前身。
敢为天下先的戚电留下了很多红色印记。1926年,中共地下党员王寿生受我党委派,到常州开展革命工作。王寿生在震华电厂成立了江苏电力系统第一个党支部,团结带领工人争取合法权益,开辟了常州工人运动的新局面。
以“爱国、奋斗”精神为核心的“寿生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戚电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戚电公司从装机容量1.71万千瓦的小煤电转型升级为装机容量217万千瓦的大型现代化清洁能源企业,持续焕发生机活力,先后获称中国美丽电厂、常州市绿色工厂。
“最近一个时期,在群众中间,已经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例如……江苏戚墅堰发电厂改进奖金的办法……”在《文集》第七卷里,有这样一段令戚电人永远引以为豪的文字。
被毛主席称赞的“办法”是戚电1957年实施的安全奖励制度改革,改革大大激发和调动了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安全发电生产。
陈一峰介绍,戚电改革旧的管理制度,建立了一系列新的生产模式,涌现了一批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沈长根小组”制定了科学的设备巡检和交接班制度,被评为华东电业模范;“十八罗汉”,即十八名知识青年刻苦钻研技术,独当一面各显神通;“刘浩根操作法”提高了锅炉热效率,获得南京电业局操作改进奖;电焊工陆银法攻克了焊补生铁汽缸裂纹的技术难关,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这些创新精神至今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把事业做得更好。”陈一峰告诉记者,电力体制改革后,戚电公司加快向清洁能源企业转型升级,2005到2015的十年间励精图治,相继投产6台燃气机组,装机容量一举提升到217万千瓦,成为当时的全国第三大燃机电站。近年来,公司经营发展始终保持良好态势,7次荣膺华电五星级发电企业。(吕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