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NEWS
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大基地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贤萍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越是在这种时刻我们越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党和国家面临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疫情大考。2014年习总书记在江苏镇江农村考察时就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小康强调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主体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只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全民健康,才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证。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新冠肺炎疫情牵涉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部分民众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一部分民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冲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既要突出抓好当前工作,也要具备前瞻性战略眼光;既要抓重点,也要抓全面。既要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也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可以说,企业早一天复工,就早一天获得生机。前阶段,浙江采取“一图(疫情图)一码(健康码)一指数(精密智控指数)”的管理策略,精密有序复工。福州包下飞机和高铁专列请来榕复工人员免费坐,积极推动有序复工复产,获得广泛点赞。统筹把握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是对特殊时期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辩证统一,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基础。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疫情防控是一场全方位的人民战争,需要每一个人的关注,需要每一份力量的付出,需要各条战线的协作。在前线,一张张请愿书、一个个红手印、一声声“我是党员我先上”,见证着医护人员对防疫阵地的坚守。在后方,我们确保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需求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快递小哥风雨兼程投递商品、生活保障用品企业紧锣密鼓加班生产,推进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有力开展。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更加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走好群众路线,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听从疫情防控安排。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需要继续对交通进行科学调度,加强错峰出行,另一方面也需要出行群众积极配合,避免大量人员集中出行。
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只要全国人民“上下拧成一股绳”,汇聚成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够构筑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铜墙铁壁,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击退病毒、赢得胜利!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让每个人的能力、人的丰富性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